符先辉,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简池坝人,1918年出生。1932年11月,他刚满14岁,红四方面军经陕入川途经镇巴县时参加工农红军,走上革命道路。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1936转入中国共产党。
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任红四军军部参谋处通信员,红四方面军军委交通队副排长等职,先后参加了建立川陕苏区和反“围剿”斗争。1935年被选送红军大学学习,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。
抗日战争时期,任129师教导团队长,山西青年抗敌决死1纵队游击1支队队长,游击2团营长兼教导队队长,太岳军区57团营长、副团长,第72团团长等职。1937年12月他受党的委派,率部与日寇顽强作战,先后参加了粉碎日寇进攻晋东南的“九路围攻”、百团大战,上党战役。作战英勇,决心果断,指挥得当,战术灵活,抗日战争中立下功勋。
解放战争时期,任太岳军区72团团长,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2旅副旅长兼参谋长,湖北两郧军分区司令员,第二野战军第十九军55师师长。先后率部参加豫北战役、浮翼战役、临汾战役、白晋线战役、灵霍介战役、吕梁战役、晋南战役。1947年随陈谢大军渡过黄河,挺进豫西、鄂陕,创建根据地。在四面环敌、敌优我劣、环境条件异常艰苦、与上级不能取得联系的情况下,独立作战,紧紧依靠人民群众,努力发展壮大队伍,战胜各种困难,很快站稳脚跟,建立革命政权,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的对敌作战。之后又参加宛西战役、解放陕南战役,在鄂陕交界关垭子战斗中,歼敌1个师,俘敌师长符树篷。在解放安康的牛蹄岭战役中,率55师等部与数倍于我的胡宗南部进行艰苦激战,取得解放陕南战役决定性胜利。1949年底,率部进军川北,指挥川北战役,歼灭川陕鄂豫绥靖公署主任王凌云部三个军另1个师,俘敌13000余人,为全国解放作出了贡献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55师师长,率部进驻汉中地区。针对长期战争环境转入和平建设时期,部队一度出现的和平麻痹思想,他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、毛主席指示,严格管理部队,认真抓好部队的思想作风建设,保持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。1952年2月到朝鲜战场见习对美作战的战略战术。1952年8月入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,1954年8月以优异成绩毕业。1955年2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一军副军长。1959年率部参加了青海、西藏平叛,为边疆的安定和祖国统一事业作出应有贡献。1960 年至1969年,先后任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,第六十五军军长。坚持严格治军,注重言传身教。特别是在战场建设和战备工作中,走遍战区,精心筹划,精心设防,为国防工程建设倾注大量心血,受到周恩来总理嘉勉。1969年2月任第二炮兵副司令员,曾主管作战、工程和后勤建设。他经常跋山涉水,风餐露宿,勘察阵地,深入施工第一线,检查指导工作,为加强战略导弹部队建设,作出了突出的贡献。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代表大会代表,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。
符先辉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,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。荣获三级八一勋章、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二级解放勋章,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。1998年1月7日在北京逝世,享年80岁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