偶彦民,字文华。南郑区高台镇偶家寨人,1901年3月2日出生。其父偶风琦农忙租佃田地,农闲做裱画工维生,彦民上私塾时,全靠母亲纺线供读。1924年彦民考入汉中联立中学。

汉中联立中学(前身汉南书院)
在联中秘密阅读进步书籍,提倡写白话文,并发起组织南褒旅汉同乡会。又与王建安等在同乡会中附设青年学会,参加了南郑学生运动。褒城县长裴式甫,以筹集旅外学生旅费为名,层层加码,苛扣群众,农民怨声载道。褒城旅汉学生未得补给,也愤愤不平。同乡会即派学生代表回褒城找裴式甫讲理,裴撵走学生代表。不几天,裴由褒城来汉中城后街昌盛和绸缎庄谋事,彦民得知后,带领四十多名学生去昌盛和后院,围着裴式甫说理,裴式甫理屈词穷,不得不发还学生五百元钱旅费。斗争取得胜利,青年学会逐渐扩大。

《新青年》
1924年前后,由于生活贫团,彦民一度离开学校回到家乡,在亲朋关照下做了小学教员。在学校中,他团结褒城县廉泉和南郑县让水进步青年,组成“廉让青年学会”,彦民当选为理事长。
廉让青年学会在新集、高台寺一带开展大规模宣传活动,揭露军阀、贪官污吏、土豪劣绅的罪恶,反对苛捐杂税,提倡放足,剪辫子,反对封建迷信等,这些活动的开展,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和拥护。
1929年冬,彦民回家乡。1931年秋至1932年初,彦民任中共陕南特委委员,兼任中共南褒西南区委书记。彦民以周家坪小学校长职务之便,在学校成立学生自治会。他先后接收陈小屏、查守贵、王健福等人为中共党员,成立中共周家坪支部,分别在协税、流西河、三洞桥、张溪沟等地建立党团支部和反帝大同盟、红军之友社、游击队、赤卫队和秘密联络的理发铺等组织。在中共西南区委领导下,以抗捐税杀土豪劣绅为中心,领导了南褒西南区农民运动,扩建了区分会、游击队和党团组织。
1932年除夕,为布置年关斗争,支援红四方面军过境及研究各地建军工作,彦民在汉中城内挂匾巷与陕南军委杨奠藩、杨维三和特委赵德懋、陈庆五等同志聚会商议,同时研究处理汉中学生为东北义勇军捐款、捐物问题。不料被杨奠藩卫士、实际为国民党特务分子泄密,杨维三、赵德懋、陈庆五三同志发现较早,及时离开会场。特务包围会场后,将彦民和杨奠藩同志捕去,被敌17师51旅判处徒刑。彦民在敌人的监狱中继续和被捕同志进行绝食斗争,反对敌人的虐待。
彦民和亢学诗等同志争取狱医同情,由他爱人王莲波等人将其侄儿改名易姓,进入狱内做狱医佣人,传递消息。他说服父亲将准备修房积蓄的八十个银元交给党组织做活动经费,坚持斗争。
时令已是1934年农历8月3日,监狱被囚人员还穿单衣、吃劣食,受到虐待。偶彦民和亢学诗同志发动难友与监狱长展开说争,迫使监狱长给难友供油盐,增加大米作为口粮,斗争取得胜利。
陕南战役指挥部旧址
1935年正月初,红四方面军发动陕南战役,一举解放宁(羌)强、勉县, 直逼汉中西门,第十七路军三十八军反动军警于1935年正月,将偶彦民活埋于汉中第三监狱。偶彦民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,时年34岁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