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单元:陈先瑞一进陕南
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南商洛。1934年12月10日,红二十五军和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陕西洛南召开会议,决定在鄂豫陕边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。这里山深林密,有一定群众基础,陕北等地的红军曾在此战斗过,又处于鄂豫陕三省毗连之地,敌人力量相对薄弱,创建根据地可与川陕苏区和陕北红军遥相呼应。军政委吴焕先找到陈先瑞谈话,安排任务,让他带一个连队留下,与地方党组织配合,组建鄂陕游击师。


陈先瑞临危受命,在主力红军协助下,以陕南镇安县为中心,带领红军一个连队开始了创建新根据地的艰苦斗争。他们把全连分为若干个小组,深入村庄,发动群众,以抗捐、抗粮、抗税、抗丁、抗债为斗争口号,打土豪、分田地,镇压土豪劣绅,摧毁地方反动势力,分化当地帮会武装,建立苏维埃乡村政权,开展游击战争。
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,发动群众、建立基层政权与武装斗争相结合,政治宣传和坚决打击敌人同时进行。陈先瑞以鄂陕游击师名义,很快在镇安店垭子、大、小米粮川等打出一片天地,接着向湖北郧西、两河口等地发展,建立起稳固的革命根据地。陈先瑞威名在陕南镇安广泛传扬。
 
在省委、特委、县委等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、配合下,各地的红军游击队如雨后春笋,在秦岭、大巴山的崇山峻岭间蓬勃发展起来。1935年春,为了统一领导和指挥,建立了中共鄂陕特委和鄂陕游击总司令部,郭述申、戴季英、郑位三先后担任特委书记,陈先瑞任司令部总司令,他所领导的鄂陕游击师改编为总部战斗营,随总部行动。各地的数支红军游击队统一指挥,互通情报,分散行动,配合外线主力牵制敌军,不断发展。

1935年7月,红二十五军打破敌人第二次“围剿”,乘胜转入外线作战。此时,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。红二十五军获悉后,与中共鄂豫陕省委在长安县丰峪口召开紧急会议,决定红二十五军主力继续北上,到陕甘革命根据地与红二十六军会合,迎接中央红军。 一九三五年八月,红二十五军一路北上,从陕南商洛长征到达甘肃两当县,政委吴焕先与军长徐海东合影 中共鄂豫陕省委沣峪口紧急会议旧址(老爷庙)
一九三五年八月,红25军长征到达甘肃南部时,在激烈的战斗间隙部分领导合影。前排左起:吴焕先、郭述申、徐海东、戴季英。
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到达甘肃,图为红军战士们抢渡渭河。

新的鄂豫陕特委成立后,红军和地方党组织召开会议(雕塑)
红二十五军北上出征,留在根据地的陈先瑞等各路红军游击队继续开展斗争。在强敌压境、地方反动势力的疯狂报复下,根据地受到严重破坏,无数革命志士被敌逮捕、屠杀,意志不坚定者叛变投敌,红军游击队不断遭受损失。危急关头,地下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召开会议,决定成立新的鄂豫陕特委,推举郑位三任特委书记,陈先瑞、李隆贵、方升普、曾焜、李书全、袁崇安、张培真、郑连顺等任常委、委员。   会议决定在新的鄂豫陕特委领导下,独立坚持革命斗争,以陕南为中心,广泛开展游击战争,和敌人兜大圈子,消灭敌人,保护自己。同时合编各红军游击队,组建红74师,全师700余人,陈先瑞任师长,李隆贵任师政委。会议号召大家振奋精神,团结一致,在特委领导下坚持斗争,继续高举革命红旗不倒。
  
红74师在山阳、镇安、柞水、宁陕、洋县等深山中不断突破强敌包围,绕大圈子,并相机消灭敌人。1935年11月初,红74师西进宁陕、佛坪等地,乘敌疏忽,攻进宁陕县城。于1936年春又突进佛坪,再之后北出秦岭,攻击户县、周至。很快又返回大山,第二次打开佛坪县城。牵着敌人鼻子转山,不断消灭敌有生力量,极大地振奋了革命群众,震慑了反动势力。
1936年2月,敌以十多个团向红74师发动围攻。陈先瑞挥师西进,进入洋县、留坝、凤县等地。沿途歼灭华阳、江口两地民团,宣传红军政策,打土豪分田地,建立苏维埃政权。有力地牵制敌人,以配合红一方面军东征。之后又掉头东返,翻越秦岭主峰太白山,回到宁陕、佛坪,短暂休整后,相继转战镇安、山阳、商南,接连歼敌。又乘胜北上,横扫豫陕边界官坡、兰草、灵峪口等地民团,北出奇兵“闹华山”,在华山张贴标语,大造声势,有力配合了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。红74师在关中、陕南这些行动,后来受到毛泽东主席称赞。
转战秦岭南
根据地红色宣传
根据地革命旧(遗)址 “西安事变”爆发后,红74师终于和党中央取得联系。根据中革军委指示,红74师对外改称南路抗日军,军长陈先瑞。1937年1月,红74师到达商县,与红15军团(原红25军、26军等组建)会师,由于原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已在甘肃泾川牺牲,军团领导徐海东、程子华、王首道等人对红74师在陕南独立坚持二年八个月的游击战争,给予高度评价。
红军到达陕北后,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、政委程子华与中央红军部分领导合影。
红二十五军政委、“军中灵魂”吴焕先烈士之墓
红军政治教育
红军北上抗日
1937年8月,陈先瑞率红74师开赴三原。全师从创建鄂陕游击师时的一个连70余人,到合编为红74师的700余人发展至2100余人,被改编为八路军115师后方留守处,陈先瑞任留守处主任,从此结束陕南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。
红74师改编为八路军后部分战士合影,前排中为陈先瑞
1937年,陈先瑞率领的红七十四师改编成115师的后方留守处。图为他在陕北时和战友们的合影。
抗日战争爆发后,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以民族危亡大局为重,接受改编为八路军,北上参加抗日。
红74师在三原接受改编,图为留守处遗址。
八路军行军途中
|